深度解析:中国式职业化让足篮打水一场空

2014-09-29    来源:凤凰体育
128810    0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希望三大球的各支队伍能够“誓死一搏”打出风貌。可惜比赛刚过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和篮球却已经提前结束行程,又一次联手给全国球迷添堵。

亚运会开始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动员大会上,希望三大球的各支队伍能够“誓死一搏”打出风貌。可惜比赛刚刚过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和篮球却已经提前结束行程,又一次联手给全国球迷添堵。先是男足无缘8强,女足首次无缘亚运奖牌,紧接着中国男篮又先输日本,再负伊朗,眼看要创下亚运最差战绩。虽然排球项目目前为止表现还算不错,但总体上来看,振兴三大球的雄心壮志,可以说又一次跪倒在了残酷的现实面前。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足篮连同未来一起输掉


国奥在输给泰国队之后,很多足球从业人员也看不下去了,杨旭、汪嵩这些以前入选过国奥队的球员也都在微博上发声,他们没有 责怪队员,而是责问体制和组织。的确,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了20年的今天,中国足球在亚洲的地位以及大不如前,如果还继续这样搞下去,那么未来可能会更惨。


国奥队的意义就是未来的国家队,现在我们的国奥队在亚运会上被泰国踢得体无完肤,那么未来的今年之后,我们又怎么来指望这 批人成长了之后,会接好国家的班?国青即将出战亚青赛,生死未卜。国少已经在之前的亚少赛上展现了实力,两个0:3输给日本和 澳大利亚,只以一球小胜中国香港,无缘出线。国字号的各级梯队都无法给我们信心,中国足球的未来又怎么来指望?


本来,职业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但俱乐部一味只追求成绩,放弃了对后备力量的培养,转会和外援成了球队提升实力的捷径。广州恒大在去年获得了亚冠冠军,很多人开始歌功颂德。但好好看看恒大的出场名单,他们自己培养的主力又几个? 除了去年可以替补上场的冯俊彦,今年偶露峥嵘的廖力生,其他的人要么是买来的,要么是外援。难道这就是职业联赛的根本?以恒大队员为班底的国家地到了国际赛场又打出什么样的成绩?花钱可以买来俱乐部短暂的繁荣,但绝换不来国字号的盛世!


如今,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已经崩溃,唯有所有人静下心来,按照规律办事,才可能东山再起。其实,所有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不得不急功近利,毕竟领导看的只是一线队的成绩。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至少要十多年,这个过程太过漫长,中国的决策者自然不愿意去做那个栽树的前人,因为他们知道十多年后乘凉的肯定不会是自己。所以,中国足球在最近一些 年来一直都是铺满金钱的不归路上狂奔,他们只顾低头看着钱,盘算着铺路的成本,而不去想这条路究竟会通向何方。


本届亚运会,男篮由90后球员主导


男篮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输掉了未来。因为在去年亚锦赛遭遇惨败之后,本届男篮在阵容组建过程中刻意强调了年轻化,除了1989年的周鹏和刘晓宇之外,其余球员清一色的都是“90后”。无论与平均年龄26.2岁的伦敦奥运会阵容还是与25.8岁的去年亚锦赛阵容相比,目前这套阵容都要显得年轻得多,也反映出主管部门期待用新力量来洗刷旧耻辱的企图。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套阵容尽管在面对中华台北时实现了复仇,却又栽倒在日本的面前。而在与伊朗这个劲敌的对抗过程中,这批小伙子表现出来的亮点实在很有限,只有最年轻的周琦算是意外惊喜。可问题在于,以周琦目前18岁的年龄而言,显然不可能马上在国家队挑起大梁。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希望只能继续寄托于郭艾伦、刘晓宇和李晓旭等人。而他们在本届比赛中的表现,却未必及得上去年被认为暮气沉沉的朱芳雨、王仕鹏、孙悦等人,更别说诞生下一个王治郅或者易建联。


也就是说,连续两届亚洲赛事被阻挡于四强门外的悲惨境遇,对于中国男篮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包括就在几个月前,国奥男篮甚至输给了由业余球员组成的印度男篮。可见在新生代力量整体平庸的背景下,昔日的亚洲霸主暂时看不到光明未来。


足协朝令夕改 多少奇葩规定成为职业笑话

 

足球是中国最早职业化的体育项目,但20年过去了,中国足球依然没有和世界足球的职业化接轨。在“中国式职业化”的政策法规之下,中国足球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距离真正的职业也越来越远。

 

中国第一前锋郝海东是当年的体能测试困难户

 

中国足球职业化20年,实际上是足球被“中国式职业化”的20年。职业化之后,最早被诟病的是体侧制度,从12分钟跑、折返跑到YOYO,很多优秀球员没有倒在球场上,而是倒在了跑道上。以至于,一年一度的冬训,中国球员在之前的两个多月,都是在像田径队那样跑步,之后才去练习技战术。当年,辽足为了确保自己的队员体侧过关,甚至请来了马俊仁,这绝对是足球和田径最紧密的联姻。

 

足球是严禁赌博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中国足协把扑克作为决定球队命运的“赌局”。1999年10月,乙级联赛决赛,小组赛结束之后,毅腾连铁和绵阳丰谷并列第二名,但只能有一支队伍晋级八强。此时工作作风有口皆碑的足协主任郎效农想出了抽签定生死的方法,具体是让两队代表分选“单”、“双”,然后各从0至9的数字中抽出一数相加,如果和是单数,那选“单”者获胜,如果和是双数,那选“双”者获胜。结果在抽签当场选择单数的毅腾教练王军将纸条交给郎效农后,郎效农竟不顾绵阳队总经理李海生在场,当场询问王军数字,王军答曰“9”,随即李海生也答道“我也是9”,正是依靠这个似是而非的9(也可能是6)绵阳队晋级。2003年中国足协杯,辽足和沈阳金德在小组赛后的积分相同,结果两队主教练再次以抽扑克牌来定输赢,这次玩法更简单粗暴,直接比大小,结果当时辽足的保加利亚主帅佩内夫抽到了一张“8”,赢了金德。

 

中国足协在2001年实行限制外籍门将的政策,直到现在外籍门将还是不能亮相中国联赛。据说,当初足协之所以制订出这样的政策,是因为足协主席阎世铎在观看了联赛后,觉得如果联赛中各队都聘请外籍门将,本土门将势必将和本土前锋一样,得到比赛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水平也就越来越差。但在这个禁令颁发后,之前很多优秀门将如山东队的萨沙、沈阳队的米能达等一批球员从此在中国联赛中彻底消失了。在2008年左右,那时的中超16支球队的门将,几乎每个人都入选过国家队。

   

任何一个国家的联赛都是偶数队,而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20年间是有4年是奇数队的,2002、2003、2006和2007年中国顶级联赛都是奇数队,每轮都有一支球队轮空,这就客观上为很多默契球、假球提供了方便。因为无论是夺冠还是保级,在关键轮次轮空的球队,命运完全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联赛的公平性遭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一些球队利用这样奇数球队的联赛,也多次钻了足协的漏洞。也在那几年,中国足协豪赌世界杯,竟然暂停了联赛的升降级,让联赛的关注度和公信力大为下降,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境外赌博集团盯上了中超,让中国联赛成为“假赌黑”的代名词。

 

2002年,中国足协规定,每支球队每场比赛必须有两名21岁以下的球员出场,以至于很多球队都开始网络年轻球员。那时的联赛经常会出现的场面就是各队都留着换人名额,直到比赛的最后阶段,才将U21球员换上场。国奥队在亚运会的惨败,足协的保护年轻队员出场率的政策或许在现在更有必要实行。

 

职业联赛以来,中国足球一直与国际规则背道而驰的就是转会制度。一开始中国实行摘牌制,搞“拉郎配”,转会笑话一箩筐。当国际足坛实行自由转会的时候,中国足协依然在球员合同到期之后给俱乐部收取转会费的权利。直到现在,足协还强制规定每年每支球队转会名额为五人。而在外援的名额上,足协实行注册4+1,上场3+1的政策。但在2012年,足协又在广州恒大的“绑架”之下,通过了增加外援名单的政策,如此朝令夕改,只有中国足协能做得出来。

 

说了这么多,中国足协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管办不分离,尽管外界一直有反对的声音,但足协始终不肯放权。当年,投资人曾经闹过革命,但最终无疾而终,现在没人敢闹了,足协更加有恃无恐了。


篮协不务正业 以联赛之名为国家队服务


尽管CBA被冠以“职业化”的头衔,但在中国篮协的眼中,这仍然只是一项应当为国家队战绩服务的赛事。包括在2011-12赛季的CBA开幕前,赛事喊出的口号居然是“蓄力伦敦”,体现出一种用整个职业赛季来为国家队进行备战的奇葩思路。


信兰成主政篮协主要推行“蓄力奥运”的决策


实际上,这种思路早在十几年前就有所体现。比如在2002年的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多场比赛中暴露出不擅长应对全场紧逼的弱点,之后还因此在亚运会决赛中不敌韩国。于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篮协针对2002-03赛季的比赛规则进行了调整,要求每支球队在四节比赛必须有一节打全场紧逼,而且哪一节打全场紧逼必须事先通知对手。为了有利于规则的执行,篮协当时还专门大篇幅的书面文件来界定“全场紧逼”的标准。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更像是篮协用一本正经的表情讲了个令人捧腹的笑话。当各支球队脱离实际地尝试全场紧逼时,其对于攻守双方的战术价值都变得十分有限,倒是令裁判在判罚过程中变得无所适从。所以这项规则遭到了无数教练和球员的反对,更有外教将其称为“最愚蠢的决定”。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球员对付紧逼的能力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提升。因此实施仅仅一个赛季之后,该项规则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可惜的是,“垃圾堆”里面永远都会有源源不断加入的新内容。比如近年来每逢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上受挫,总会有声音将其归咎于CBA对于外援的过度依赖,然后篮协就会酝酿出台限制外援的举措。包括在即将开始的新赛季中,CBA将规定每支球队在最后一节只能派出单外援阵容。


从表面上看,此举似乎有利于本土球员提高处理关键球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新赛季中可以使用亚洲外援的球队数量倒是有所增加。将这两项制度摆在一起进行比较,难道改革目的是帮助亚洲外援提升战斗力?


【他山之石】梦之队衰微 美国人也不会限制NBA外援


如果从宏观目标的角度来看,职业联赛水平和国家队成绩的提升应当呈正比。但具体到微观现实层面,这两者之间却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南辕北辙。面对此类矛盾时,究竟优先考虑哪一部分的利益,往往就会决定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水平。


比如十几年前,当皇马组建第一期“银河舰队”时,罗纳尔多、齐达内等外援的加入,导致本土球员劳尔、古蒂等人难保主力位置。与此同时,西班牙队在世界杯、欧锦赛等大赛中的表现也难以令人满意。面对这种局面,西班牙足协是否应当对各队的外援使用情况进行限制呢?


但实际上,这种想法从来没有出现在管理者的脑海中,他们并不接受任何可能导致职业联赛水平降低的方案。结果在西甲赛事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国家队很快就走出了暂时的低谷。伴随着皇马和巴塞罗那两大豪门的强盛,西班牙队也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连夺欧锦赛和世界杯冠军,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


吉诺比利带领阿根廷队首破梦之队神话


篮球领域内也有类似的例子,从2002年到2006年,曾被誉为“梦之队”的美国男篮连续无缘世界冠军。至于在比赛中击败他们的对手,队内往往拥有从NBA成长起来的明星球员。当吉诺比利、诺维茨基们制造出越来越多的麻烦时,美国人是不是会限制外援数量呢?当然不会,从姚明到博古特、巴格纳尼,美国球队在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将状元签用在外国人身上。结果依托于NBA整体水平的强大,美国男篮也很快就走出了低谷,从2008年开始重新回到了垄断世界冠军的霸主地位。


由此可见,联赛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这项运动在整个国家的基础。从短期来看,基础未必会马上被转化为战斗力。但长期而言,国家队战绩不可能完全脱离基础而独立存在。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就是中国足协当年的“豪赌世界杯”。尽管依靠对于职业联赛的牺牲,中国男足的确第一次拿到了世界杯的入场券。但由于基础缺陷没能得到弥补甚至反而被放大,导致中国足球的水平每况愈下,如今沦落到赢一次巴基斯坦都要拿出吃奶劲的境地,不得不说是为当初的短暂快感付出了代价。


摆事实讲道理:中国体育土壤只适合栽培非职业项目


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了职业化改革;仅仅一年之后,CBA也宣告了中国篮球的职业化改革。这些改革的接踵而至,既有项目自身发展需求的因素,也与当时整个社会都在接轨市场经济的背景有关。但站在20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会发现在足球和篮球项目上进行的职业化改革并不算成功。尤其如果与其它体育项目进行比较,不得不说中国只适合搞非职业化体育。


比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当时中国代表团收获了16枚金牌。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数暴涨至51枚。即便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38金的数据也远胜当年。至于构成这些金牌基础的,主要是射击、举重、跳水和体操等并未采取职业化体制的项目。另外还有乒乓球和羽毛球这两个优势项目,尽管名义上进行了部分职业化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对于“举国体制”的依赖。


相比非职业或者半职业项目上的争金夺银,职业化改造最彻底的中国男足和中国男篮,却恰恰是最近二十年里竞赛成绩下降最快的两个项目。在职业化改革之前,男足至少还是亚洲区六强战中的常客,即便最终无缘出线,至少也坚持到了最后一战的“黑色三分钟”、“黑色九分钟”。至于男篮,当时更是就连在亚洲拿次亚军都会被视为奇耻大辱。可是在进行职业化改革之后,男足已经多年无缘晋级亚洲区十强战,“恐韩症”也被“恐泰症”所取代。而男篮在经历曾经的辉煌之后,如今已经屡屡被挡在亚洲四强的门槛之外。


以上事实的出现,并不代表否定职业化改革的意义,而是说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中国体育目前就是玩不转职业化改革。进一步来讲,是暂时还缺少适合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基础和土壤。


要是将目光从体育圈内移向整个社会,当前在中国经济的整体结构中,同样是国企而非民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比如根据刚刚公布的2014年半年报显示,在沪深股市全部2537家上市公司所创造的净利润里面,仅四大国有银行就要占据37%,而总共16家银行所占据的比例更是超过50%。


可以说无论经济还是体育,从上到下仍然都更习惯由国有力量来扮演主角,而在这样的理念和规则之下,中国男足和中国男篮在职业化改革过程中的失败,也就变得不难理解。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评论
(0)人参与,(0)人评论



评论加载中...

相关内容

Copyright ©禹唐体育 京ICP备110373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