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充分挖掘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体育+”消费新场景。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4年底联合发布的《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带动了体育消费场景的持续创新。雪场冰场、山川江河、草原湖海等广阔的自然环境为无数体育消费活动提供了场景。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既拓展了体育消费新场景,又促进了体育与商业、文旅的深度融合,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上屋顶攀岩
攀岩作为一种极限运动,深受年轻人喜爱。最近,一种名为“屋顶攀岩”的新兴攀岩项目在高楼林立、土地资源紧张的深圳兴起并快速风靡,成为无数攀岩爱好者的打卡地。
“屋顶攀岩”通常建于大厦顶楼的天台或高楼的露天场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极大满足了爱好者对于攀岩真实感、刺激感的追求。此外,“屋顶攀岩”场所租金较为低廉,相较于传统攀岩场馆,对于创业者来说成本较为可控,有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24年12月28日,2024全国岩馆联赛总决赛在深圳南山华瀚科技大厦蓝天攀岩馆举行,这是该攀岩馆成立半年多以来举办的第四场市级以上比赛。
与很多室内攀岩馆不同,这座攀岩馆位于楼顶户外,依托华瀚科技大厦这座大楼的立柱空间因势而建。
“攀岩馆屋顶的攀爬面积2400平方米,是普通攀岩馆的10倍左右,也是目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攀岩综合馆。这里每平方米租金只有普通攀岩馆的一半。”深圳市攀岩协会秘书长、蓝天攀岩创始人陈俊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刚看到这栋楼的楼顶结构时,我眼前一亮,这里不是光秃秃的楼顶,而是由12根立柱搭建起来的立面空间,这12根立柱和整栋大厦的承重柱相连,直接连到地基,具备发展攀岩运动的先天安全条件”。
利用屋顶闲置空间建造攀岩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独特的攀岩体验新场景,是陈俊一直以来的愿望。“和我们其他直营店相比,南山这个攀岩馆定位为综合大馆。除了固有的青少年攀岩培训,还可以覆盖年轻人休闲运动的需求。在举办比赛的同时,场馆还有2/3的空间可以日常营业,使用效率很高。”陈俊说。
从2024年4月开业到2024年底,南山蓝天攀岩馆已经举办了2024凯乐石全国攀岩希望之星活动启动仪式(广东站)、2024凯乐石全国攀岩希望之星广东省比赛、深圳市第一届BlackDiamond 攀岩公开赛等四场比赛,日均客流量达到400人次。
新体育场景吸引来新消费群体。据陈俊介绍,这家攀岩馆有3条标准速度道和4条青少年标准道,数量优势明显。“场地够大,就能设计更丰富、更有难度的赛道,能刺激运动员提高攀岩水平,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体验。甚至香港喜欢爬高墙的岩友也到我们这里来了。”陈俊说。
除了小学员,散客中还有几十名“70后”“80后”资深岩友。他们年轻时喜欢攀岩,后来因种种原因中断了爱好,如今得知这家综合大馆开业,老岩友们纷纷聚在这里,重拾爱好。
“在大楼中攀岩的设计实在是太新颖了!攀登至攀岩墙顶端,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深圳现代化大都市的全貌尽收眼底,内心充满成就感,这种感觉可以说是心旷神怡。”一位消费者评价道。
结合城市特色、满足消费者需求,蓝天攀岩馆本着因地制宜的思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希望以后人们提及深圳体育时,除了大运中心,也能想到深圳独有的屋顶攀岩。”陈俊说。
在矿山骑摩托
在加速拓宽体育消费场景、大力发展体育消费产业的同时,协调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确保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发展体育消费新场景时尤为注重融合生态修复与保护,创新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体育+”绿色实践。
越野摩托车的轰鸣声,划破清晨宁静。崎岖的矿山赛道上,轮滑、滑板选手或竞速穿梭或飞跃漂移,引来观众啧啧称赞。这是2025年1月18日,在湖北黄石熊家境流浪矿山度假区举办的“新春多喜乐·奋斗正当时”民俗文化活动暨摩托车越野挑战赛上的刺激一幕。
湖北黄石熊家境流浪矿山度假区,占地约1.6万平方米,当地群山环绕,空气清新,设有特色民宿、星空露营基地、火车头商业区、滑翔伞基地、高山速降、越野摩托车等多种文旅休闲场地。
两年前,流浪矿山还是一片荒芜的工矿废弃地,堆积着大量废弃石料,渣土裸露、灰尘满天,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23年,黄石将这处工矿遗址活化利用,融入矿冶文化、植入太空元素、引入体育竞技,推进文体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据流浪矿山项目运营方——黄石市临空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枚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近年来黄石投资近1100万元、新增林地200亩,建成高山速降、滑翔伞等众多体育休闲场地,引进越野摩托车协会,昔日废弃矿山变赛道、闲置荒地变滑翔伞基地,矿山生态体育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流浪矿山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地貌,打造了具有挑战性的矿山赛道。这些赛道高低起伏、崎岖不平,为摩托、轮滑、滑翔伞等运动的爱好者提供了极具刺激性和观赏性的场地。结合运动项目,流浪矿山还推出了野外露营、露天音乐表演、自助烧烤等多元化休闲活动。
“流浪矿山项目通过‘体育+旅游’的模式,形成了新的消费场景和经济增长点。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王文枚说。
2024年,流浪矿山举办了“黄石流浪矿山第一届越野摩托车挑战赛”“机车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10万人次前来打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流浪矿山这类‘体育+’新场景,为黄石市的体旅融合和生态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范例。”王文枚说。
虚拟体育“嗨”起来
3月初,2025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全年赛历正式发布。虚拟自行车、虚拟赛艇、虚拟滑雪、虚拟F1、虚拟足球和虚拟跳绳六大主力项目“火力全开”,带来虚实结合的全新赛事体验。
何谓“虚拟体育”?参与者为何能相距千里而同台竞技?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上海虚拟体育赛事通过元宇宙技术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参赛者远程连接,利用AR、VR设备操作虚拟比赛道具,进行虚拟赛艇、虚拟自行车、虚拟高尔夫等诸多虚拟体育比赛。赛事提供了灵活、便捷和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人机交互的形式以及AI智能、场景仿真等高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参赛者的参与兴趣。
虚拟体育不仅赛场上有运动员,观赛广场上也有观众,每个真实观众进入软件应用场景后可以通过捏脸、变装,化身为各种数字形象,还能做出包括打招呼、欢呼、舞蹈等各种动作,甚至可以和其他观众进行交流。
近年来,虚拟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打破了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之间的界限,为全球体育爱好者带来了全新体验。从辅助训练工具到正式竞技项目,虚拟体育的发展历程充满创新与机遇,不仅吸引了国际顶级赛事的关注,也在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文化的普及。在中国,在线健身、电子竞技等虚拟体育新兴产业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2024年12月,MetaSVS 2024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总决赛在上海圆满落幕,这已是上海第三次举办虚拟体育赛事,这场为期9个月的虚拟体育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3万名选手报名参与,线上累计观看人次超5亿,再次刷新了虚拟体育赛事的参与和观赛人数纪录。通过赛事IP运营和传播推广,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不仅成为国内首个虚拟体育综合性赛事,也成了全球虚拟体育领域的重要赛事。
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薛晶晶介绍,虚拟体育降低了传统体育的运动和参赛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参与体育运动。用户可在家中、办公室或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参与,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虚拟体育可以成为传统体育的有益补充。此外,虚拟体育赛事对于上下游产业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仅推动了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培训市场和健身行业的发展。
通过模拟器和软件,虚拟体育不但可以提供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方式,还能满足用户更多的娱乐和社交诉求。当下年轻人流行“体验经济”,薛晶晶认为,体验经济强调通过创意设计,生产出满足人们体验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眼下的虚拟体育带给参与者的正是非常个性化的体验和丰富的情绪价值。
“比如你想要进行20分钟的训练,不管是在家里或者健身房,打开App将划船机或者骑行台用蓝牙连接软件应用,就能进入查尔斯河的虚拟水道或者是苏州河畔的虚拟骑行道,选择自己的虚拟人形象和适配自己桨频节奏的音乐,不但能立刻进行训练或者比赛,还能随时与线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交流切磋……从提振消费的角度看,这种体育叠加娱乐和社交的模式,能够刺激用户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比如在线选购相应的体育装备。”薛晶晶说。
眼下,虚拟体育对于整个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潜在价值正逐步显现,随着虚拟体育赛事的高频举办,参赛人数和观赛人数的攀升,相关模拟器、装备、软件以及俱乐部培训课程的销售都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中。
“新兴体育活动的兴起,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年轻一代对个性化、体验式运动的偏好。这些活动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同时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说。
据央视财经报道预估,2025年中国虚拟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1152亿元。伴随更多“体育+”场景持续上新,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形成良性互动,体育消费有望释放更大潜力。
本文转载自瞭望东方周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消费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