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操在中国丨从争议到流行,跳操如今也讲“个性化定制”

2024-01-02    来源:新京报 记者/王继松
15580    0
这30年的变化与发展也折射出大众对健康身体、时尚追求的变化。

健身操.jpg


“天天跟我做,每天五分钟”……相信很多70后、80后对这句口号并不陌生。1993年,《健美五分钟》栏目在央视播出,健身主持马华身穿高开衩健美服,边喊边做运动,打破了很多人的传统思维,成了那个时代的健身符号。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健身操就已悄悄进入中国,作为新兴健身方式,仅在小范围群体内流行。1984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健美操(针对竞技比赛)教研室,开设了健美操选项课和专修课。两年后,我国第一部健美操教材出版。而以马华为代表的首批健身操(面向大众,以锻炼为目的)引领者,通过实体化教学,让这一运动真正在国内做到普及。1998年,马华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健身操文化得到最大化推广,并同时带动线下健身房的发展及扩张。

  

那之后,跟随“韩流”而来的郑多燕小红帽健身操,以及应对全民居家,以刘畊宏为代表的健身博主推广的线上直播模式,让健身操这一舶来文化在形式、编排、教学上有了一次次全新的尝试。而这30年的变化与发展也折射出大众对健康身体、时尚追求的变化。


起步阶段


代表人物:马华

传播途径:电视节目


从争议到接受马华的个人特色不可忽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融合了体操和现代舞的健身操,在美国大范围流行。此后,美国女演员简·方达将自己通过健身操减肥的经历撰书出版,带着她名字的健身操录像带同时销往全球。

  

从小就喜欢运动的马华,偶然看到了简·方达的健身操录像带。受到启发后,她决定与好友何倩倩、苏冰组成健美教练三人组,并在北京开始了健身操教学推广,成为我国最早的大众健身操教练之一。1987年5月,三人一同参加了全国健美大赛,夺得亚军。两年后,马华考取国家级健美裁判员等级,在每年的全国健美比赛中担任裁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开始在月坛健康城担任健身操教练。

  

大众群体开始接触、了解,并喜欢上健身操,还要从1993年央视推出的《健美五分钟》栏目说起。曾担任全国和江苏省广场舞及相关培训授课任务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徐元玉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群众在物质层面上得到了充分满足,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层面有了新的需求。中央电视台的《健美五分钟》栏目,正是在全民追求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可节目开播初期,反响并不热烈,甚至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健身操作为一项融合了舞蹈、体操、健身等多元素的运动项目,需要锻炼者穿着特定的服装,以提高健身效果。著名运动健身品牌超级猩猩联合创始人柳洪建回忆,“那个年代,当电视机上出现一群身穿紧身衣配健美裤的女孩子,边喊口号边展示身体曲线美时,传统观众不太能接受。”

  

不过,获得家人支持的马华并未退缩,顶着巨大的压力她把《健美五分钟》坚持了下去。徐元玉认为,除了极富感染力的运动氛围,作为健身操在中国起步阶段的核心人物,马华的自身优势不可忽视,“她个人形象很好,讲解有亲和力,且掌握了大量的专业健身知识”。

  

一些思想前卫的年轻女性开始追随马华的脚步,每天7点30分,这些女性群体都要打开电视,跟着马华跳健身操。很快,“天天跟我做,每天五分钟”的口号风靡大江南北,健身操这一小众群体项目,被推进大众视野。

  

大众形成运动习惯,线下俱乐部开始普及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大众对健康话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递增,健身操的简捷性、实用性,成为吸引更多人参与的重要原因。

  

“在当时公共健身场所相对较少的外部环境下,大众每天只需要五分钟,在家中跟着电视节目就可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徐元玉说。

  

作为最早的大众健身操教练之一,马华在《健美五分钟》中教学的内容也是当时国内健身操编排、呈现方式的一个缩影。“那时的健身操动作,多以简单易学、重复性高的有氧运动为主,主要提高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心肺功能。”在徐元玉看来,《健美五分钟》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健身需求。同时,每期节目中还会进行健身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的科普。彼时,健身操的动作编排和教学主要借鉴拉丁舞、体育舞蹈以及举重、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

  

柳洪建认为,“体育竞赛训练是比较成体系的,但当时的健身操还比较初级,如果仅仅只是把运动员训练的技巧方法运用到大众健身层面,并不能完全适用。比如运动员追求的是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但肌肉力量够不够、会不会受伤并不是核心问题。”

  

尽管电视这一传播渠道始终存在局限,让观众只能在固定时间、有限的时间内跟练,且很多编排的动作和内容与现在相比有很大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健美五分钟》的走红,推动了健身操在中国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健身环境,也助力其成为日后最受大众喜欢的健身方式之一。

  

通过马华的影响力和专业健身知识的教学,大众逐渐形成了运动习惯,更多人选择走进健身房,系统地学习健身课程。1994年,马华成立了马华健身俱乐部,并成为北京最受欢迎的健身俱乐部之一。千禧年前夕,俱乐部大力拓展业务,在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开办了10家分部,把健身操推广到更多城市。商业健身房的出现为中国健身操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运动爱好者能更方便地参与线下健身操活动,享受专业的指导。健身操开始更加流行和普及,健身操爱好人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进阶阶段

  

代表人物:郑多燕

传播途径:互联网

  

郑多燕借“韩流”风靡,注重细分及动作拆解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这项为期15年的计划中,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得到构建。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一些大中城市里,“健康消费”成为时尚。尤其是2000年后,大众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健身目标,锻炼,出汗、健康等初级要求已不能满足更多人,减脂、塑形成为不少女性的运动目的。

  

2005年,韩国,通过运动瘦身成功的郑多燕,将自己的减肥方法编排成有氧运动健身操,通过DVD等音像制品的形式传播,先后在本土及日本刮起“郑多燕风暴”。基于“韩流”浪潮的大背景,郑多燕健身操通过互联网同步进入中国。2009年开始,郑多燕多次来到中国参加线下活动,她的健身操内容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在柳洪建看来,互联网的兴起,让大众不再受限于电视播放时段、无法回放等问题,有更多机会接触不一样的健身操文化。这也让郑多燕迅速成为网络减肥达人的标杆。

  

此外,郑多燕健身操无论是动作编排、音乐搭配,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让国内的健身操爱好者耳目一新。柳洪建认为,“马华时代的健身操受限于时长等客观原因,两个八拍就会换动作,初级学员因为不熟悉,容易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

  

相比之下,郑多燕健身操除了在编排上融入了比较多的舞蹈及韩国流行音乐元素,更主要的变化是在教学模式上,把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解,拆解成若干个步骤分开练习,最后再将分解内容串联起来,大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分解动作跟练。

  

郑多燕健身操的风靡,除了给大众学习方式、内容多样上带来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健身操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徐元玉表示,大众对健身操内容的需求一直在变,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状况,希望根据个人健身状况设定健身目标,找到适合独立个体运动强度或类型的健身操课程,这也促进了健身操向多样性、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从业者也开始把现代舞,甚至是武术、太极拳等元素融入健身操项目中。

  

创新阶段

  

代表人物:刘畊宏

传播途径:短视频直播

  

刘畊宏直播间里掀热潮 求变求新是重点

  

大众在身体健康上的投入递增,加之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健身理念进入国内,也促使健身操的传播有了新方式。

  

2022年,搭配华语经典《本草纲目》的毽子操成为人气最旺的健身操,简单易学的动作、魔性的音乐吸引大批粉丝涌进刘畊宏直播间。当人们把跟练、打卡变成每日必修课时,短视频、直播间跳操开始引领新一轮潮流。健身博主们纷纷下场,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个人健身作品,编排多种多样的健身操课程。

  

柳洪建认为,线下健身场所临时停业,居家生活促进了线上健身模式的发展。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智能手机的普及,具有移动性、碎片化、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的短视频平台,更贴合大众的生活习惯。

  

无论是以马华为代表的健身操国内起步阶段,还是郑多燕流行时的进阶阶段,都没有“马甲线”“A4腰”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出现也反映出如今大众对身体线条、轮廓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减脂与瘦身。这一点上,从线下健身房多样化的健身操内容便可看出。当下,健身机构的操课内容越来越细化,有些人注重塑造体形和减肥,有些人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健身操的类型和风格也变得多种多样。例如,杠铃操可提升肌肉耐力、雕刻肌肉线条;有氧操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有氧消耗;瑜伽操可提升身体的柔韧和平衡,减轻压力和焦虑。

  

此外,短视频时代的健身操博主更看重流量,因此保证动作简单的同时,还要求变。徐元玉表示,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动作内容的创新、个性化,能否融合当下流行的音乐、舞蹈元素和特定的主题,是这一时期健身操编排的主要特点。呈现效果上,健身博主还会利用特效或动画技术,制作出更加吸引人的健身操视频。直播互动的形式,也让大众在跟练过程中的参与感增强。当然,此阶段健身操人群的年龄界限也被拉长,从几岁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个性化定制也进一步加强,有专业经验的健身博主甚至推出了定制运动处方,提供个性化健身操内容。

  

从马华、郑多燕,到当下受欢迎的健身博主刘畊宏、帕梅拉等,健身操的传播方式也从线上转变为线下,再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模式。在柳洪建看来,线下与线上其实是互补关系,并不存在冲突。“线上健身更像是电视剧,情节比较慢、人物关系简单;线下教学则像电影,画面的冲击力强,人物关系更复杂,甚至很多重要线索会因为一个低头而错过。”

  

刘畊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中也提到,健身操教学的未来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可能。不同时期健身操的编排内容、形式,都代表了大众的审美趋势。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健身操在中国丨从争议到流行,跳操如今也讲“个性化定制”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相关内容

Copyright ©禹唐体育 京ICP备11037348号-1